2024年,《柳叶刀》痴呆症预防、干预和护理委员会确认了与痴呆症发生相关的14个因素,消除这些风险因素可以预防全球45%的痴呆症病例。
早期教育不足,中年听力下降,创伤性脑损伤,高血压,糖尿病,高胆固醇,过量饮酒,缺乏体育锻炼,抑郁,吸烟,肥胖,晚年社交隔离,空气污染,未经治疗的视力下降。

为什么听力损失会增加老年痴呆风险?
听觉中枢(颞叶)位于大脑外侧裂下方,隐于外侧裂内的颞横回为听觉初级皮质区。
该脑区主要负责听觉信息处理,参与语言理解、记忆形成及情绪调节。
当出现听力困难时,外界声音信号无法有效传递到颞叶,导致这一脑区缺乏刺激 ,颞叶功能逐渐变差,引起老年痴呆。
长期听力损失会导致言语识别率、表达能力下降,大脑思维变慢,反应迟钝,甚至影响中枢神经系统,引发认知能力下降。
听力不好还有哪些危害?
平衡力变差
内耳由耳蜗和前庭器官组成,前庭主要负责平衡。如果内耳损伤且伤及前庭,就会出现平衡障碍,容易摔倒。
记忆力下降
听觉中枢(颞叶)参与记忆形成,在情景记忆、面部识别及复杂感知整合中具有关键作用,该脑区功能退化可能引起记忆力下降。
引发抑郁等情绪
听觉损失导致言语识别率、表达能力下降,增加社交沟通障碍,引发社交隔离,易产生负面情绪。
安全隐患
由于听不到鸣笛声、火灾警报声、门铃提示音、电话等声音,停损人士无法感知、判断周围环境,难以及时远离潜在危险,产生安全隐患,易发生意外。
中老年人如何保护听力,预防老年痴呆?
早筛查、早干预
感觉听力出现问题后尽早去医院检查,如果确诊听力障碍,须尽快配用助听器。越早使用,越有助减轻功能退化的损失。佩戴助听器后需适应一段时间,听损严重的话还需先进行言语康复以恢复沟通能力。
主动社交,为大脑 “补充刺激”
佩戴助听器后,家人应多与老人沟通,沟通困难时有耐心,说话放慢语速、尽可能清晰发音,杜绝用 “你怎么又听不见” 等负面表述。
鼓励患者参与老年大学,参与交流节奏慢的活动,减少患者的沟通焦虑。
控制基础病
高血压、糖尿病、高脂血症、冠心病等都与听力损失有关,注重防控慢性病可延缓听力老化进程。
养成健康生活习惯
低盐低脂饮食,多补充锌、铁、钙等微量元素,戒烟限酒,从源头降低基础病发生的可能。